資料來源:彰化基督教醫院 / 媒體報導

張董事長戽斗手術 台灣時報

42歲的張庭維明昌國際工業二代接班人,邁入中壯年後長期脹氣治不好,發現原因竟是先天「戽斗」導致消化系統長期受影響,最終在彰化基督教醫院口腔外科醫師蘇竣揚主任、齒顎矯正科醫師李慈心教授聯手合作下,順利完成3D列印輔助微創正顎手術、術後矯正,從「戽斗帝王」變身「型男總裁」!

張董事長戽斗手術2
(圖說:張庭維接受3D列印輔助正顎手術,身體不但恢復健康,更從「戽斗帝王」變身「型男總裁」。)

放棄北部就診‧選擇彰基

先天「戽斗」的張庭維,邁入40歲大關後咬合狀況越來越差,全口31顆牙齒,僅剩3顆具咬合功能,最終可能面臨整個牙齒咀嚼系統崩壞的命運。

2019年他曾求診北部正顎名醫,「當時醫生告訴我要把骨頭切成四段再進行位移,我一聽這實在超乎我預期了!」治療計畫讓他倒退三步,並未接受北部名醫的治療,而是帶著疑慮、擔心又拖過一年。

但張庭維發現進食後脹氣越來越嚴重,求診內科、中醫多次都未改善,這次他上網搜尋找到了彰化基督教醫院口腔外科蘇竣揚醫師,因離家近就診方便,加上新聞中成功案例給他信心。

張董事長戽斗手術1
(圖說:李慈心教授(右)、蘇竣揚醫師(左)聯手合作,順利完成張庭維(中)3D列印輔助微創正顎手術與術後矯正。)

首次就診,蘇竣揚醫師評估狀況後,建議張庭維先進行3D正顎模擬,模擬未來臉型的改變趨勢,也讓他能夠參與改造計畫,客製化量身打造他的臉型。

看過醫師提供的手術模擬影像,加上手術後不需要綁牙,且蘇醫師提到恢復期只需一到兩週,不影響工作和造成家人負擔,綜合種種因素,使張庭維放心把自己交給彰基的團隊。

積極做準備‧迎接手術

準備手術的過程中,張庭維同時接受齒顎矯正科李慈心醫師的矯正治療;李慈心醫師在術前為他進行評估,發現他有以下狀況:
(1)上顎牙弓較狹窄,術後後牙臼齒區會稍微錯咬。
(2)下頷過度生長,舌頭慣常在錯誤的低位。
(3)吐舌癖tongue thrust–造成下門齒縫隙(spacing)。

術前需要以固定矯正裝置擴張上顎,並教他吞嚥訓練;以便術後舌頭適應新的位置。張庭維除了依照李慈心醫師的指導進行吞嚥訓練,也找了健身教練進行減重、調整體能,培養定期運動的習慣,讓術後恢復速度更快。

張董事長戽斗手術3
(圖說:李慈心教授(左)術前以固定矯正裝置調整齒列,術後三個月改為隱形牙套,繼續為張庭維(右)矯正牙齒。)

高科技輔助‧順利正顎

執刀的蘇竣揚醫師表示,患者平時有運動習慣,手術隔天就恢復良好出院,術後張庭維十分配合且積極復健,不論是口腔衛生的維護、發音練習、張口練習、冰敷、熱敷加按摩,都百分百做到位,手術一週就回到工作崗位。

蘇竣揚醫師表示,除了患者積極復健,手術方式不同以往,不需要將牙齒綁起來而不能張嘴,術後盡早讓患者可以進行張口練習還有輕柔咀嚼,都是迅速恢復,並讓臉部皮膚、肌肉恢復彈性的關鍵。

正顎手術後口腔內的空間改變了,舌頭肌肉需要重新適應、吞嚥與發音共鳴也需要重新訓練。張庭維經過矯正科李慈心醫師的指導,抓住空檔就練習用舌頭頂上顎、進行正音訓練,不只把台灣國語改掉、連台語以及過去無法順利捲舌的英文發音也越來越流利。

此外,術前以固定矯正裝置調整齒列,也於術後三個月改為隱形牙套(衛署認證)繼續矯正牙齒。

人生下半場‧充值健康

為了接受正顎手術,讓張庭維培養固定的健身習慣,順利減重5公斤、健康狀態更勝以往;「咬合不正」帶來的消化道問題也因為咬合功能改善而不藥而癒,附加得到優質生活習慣與健康。